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近日,《抖音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价值研究》报告发布研讨会在京召开,来自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北京师范大学、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校与业界的专家学者,就“短视频直播平台促进城乡及各行业充分就业”这一议题展开深入研讨。会上,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党委副书记郭瑜指出,随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,短视频直播作为新业态代表,正从流量工具向就业载体、发展引擎转变,以抖音为代表的平台通过创新模式,在带动就业、提升劳动参与率、赋能技能成长及助力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展现出价值,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就业是民生之本。报告数据显示,2024年抖音平台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机会总量已突破6455万。其中,直接就业岗位数量超过4921万,间接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就业1534万。可以说,短视频直播搭建了灵活参与社会劳动的渠道。对于部分职业方向尚不明确的青年而言,抖音等平台构建的互动参与机制,让他们能够通过内容创作、直播互动等方式获得社会认同与经济回报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县域经济与乡村市场成为就业新蓝海。抖音为三农创作提供了舞台,平台的创作者涵盖农产品销售、乡村旅游推广等多个领域。郭瑜认为,这种“返乡创业+直播”模式,既盘活了农村特色资源,又为返乡青年、留守群体创造了就近就业机会,抖音创作者的成功已催生更多同类实践,成为县域经济活力的重要注脚。
与传统招聘模式相比,抖音直播带岗通过“实景展示+实时互动”实现“所见即所得”。郭瑜举例,“在浙江、重庆等地的乡村企业直播中,求职者可直观看到厂区环境、工作场景,企业无需通过中间商即可直达求职者,显著降低服务成本,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人岗匹配效率,更在破解结构性、摩擦性失业问题上展现潜力,成为数字赋能就业的典型场景。”
短视频直播正在重塑技能学习与职业发展路径,有效解决了传统培训“周期长、转化难”的痛点。在传统技能传承中,学徒需要长期积累才能掌握核心能力;而抖音通过“可视化学习+实践反馈”模式,构建起学、练、用、赚的闭环。用户可以通过短视频学习剪辑、烹饪等技能,通过直播实践提升熟练度,进而承接订单实现变现,大幅缩短了从培训到就业的周期。职业转型的“低风险缓冲”是短视频直播的另一优势。郭瑜以探店博主为例,创作者在直播中接收用户的实时反馈,精准调整内容方向与技能侧重,这种“边学边做”的模式降低了转型试错成本。同时,平台催生了直播氛围师、短视频剪辑师等新职业,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元的发展选择。
对于中小企业,尤其是县域、乡村企业,短视频直播成为破解“获客难、成本高、品牌弱”的关键抓手。抖音通过“山货上头条”等助农项目,将田间地头的农产品直接对接消费者,借助实时互动、场景化展示激发消费意愿,形成“从产地到指尖”的高效链路。这种创新模式不仅降低了企业获客成本,更让“白牌产品”通过内容传播建立品牌认知,实现从无名到知名的突破。在这个过程中,社交属性也在其中进一步放大了发展效能,用户在直播间的互动交流既增强了消费信任,又形成了基于共同偏好的社群。
从带动千万人就业到赋能技能成长,从助力中小企业到激活县域经济,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直播平台正以创新实践书写其价值。在规范与发展并行的路径上,这类新业态将持续释放潜力,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。
【责任编辑:周靖杰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