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2024年火锅行业市场现状分析:火锅品牌加速“出海” 海底捞海外业务扭亏为盈
-
- 北京用户提问:市场竞争激烈,外来强手加大布局,国内主题公园如何突围?
- 上海用户提问: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发布,船舶制造企业的机
- 江苏用户提问:研发水平落后,低端产品比例大,医药企业如何实现转型?
- 广东用户提问:中国海洋经济走出去的新路径在哪?该如何去制定长远规划?
- 福建用户提问:5G牌照发放,产业加快布局,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?
- 四川用户提问: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,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?
- 河南用户提问:节能环保资金缺乏,企业承受能力有限,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?
- 浙江用户提问:细分领域差异化突出,互联网金融企业如何把握最佳机遇?
- 湖北用户提问:汽车工业转型,能源结构调整,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在哪里?
- 江西用户提问: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如何,怎么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?
火锅行业竞争加剧
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火锅作为我国的传统美食之一,近年来成长为餐饮行业的火爆赛道,市场规模已近万亿。2023年全年,火锅新增的企业数量达到8.1万余家。
今年以来,火锅行业竞争加剧,各大企业纷纷开启价格战,八合里牛肉火锅在官方微信上发布《价格回到10年前!》,“太二酸菜鱼客单价跌至七年前”等相关话题登上热搜榜。呷哺呷哺也提到,今年上半年通过主动降价以提升客流。
在价格战背后,反映出火锅企业在经营难和流量荒上的压力。
海底捞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6月30日,海底捞实现营业收入214.91亿元,同比增长13.8%;核心经营利润达27.99亿元,较去年同期增长13.0%,收入与核心经营利润均创历史新高。
1、外送业务依旧是餐饮企业重点发力的赛道
在Z时代“宅家经济”影响下,外送业务依旧是餐饮企业重点发力的赛道。最新数据显示,上半年海底捞的外卖业务收入达到了5.81亿元,较去年同期实现了23.3%的稳健增长。
海底捞表示,外送业务业绩的增长主要由于2023年下半年起公司提供的一人食精品快餐,对收入增长有较大贡献。
近年来,火锅品类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竞争阶段,火锅餐饮商家之间的同质化程度较高,能够占领某一细分品类或在经营上突破创新,成为火锅餐饮商家出圈的关键条件。
据中研产业研究院分析:
无论是呷哺呷哺、海底捞等传统老牌,还是巴奴等近年来“搅局”的新晋霸主,亦或是珮姐、朱光玉、后火锅等流量新秀,“超预期”式复苏成为火锅行业热度的真实反应,更意味着在市场不断回温中,火锅巨头们将再次打响市场争夺战。
2、火锅品牌加速“出海”
2023年,小龙坎、大龙燚等多家知名火锅品牌都在加速“出海”。不少品牌方透露,在欧洲开 一家火锅店,单店盈利能力是国内的5—10倍。
川渝火锅已成国内餐饮“出海”主力。行业数据显示,目前全球有80个国家能见到川渝火锅的身影。国际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曾预测,到2026年,海外中式餐饮市场规模有望达4098亿美元,其中火锅品类有望达到289亿美元。
3、海底捞海外业务扭亏为盈
11月25日晚,海底捞海外业务特海国际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:收入为1.986亿美元,同比增长14.6%。期内溢利为3770万美元,上年同期为亏损140万美元;每股基本溢利净额和每股摊薄溢利净额均为0.06美元,去年同期约为零。
特海国际表示,第三季度整体平均翻台率为3.8次/天,上年同期为3.7次/天;总客流量超过740万人次,同比增长4.2%;同店销售额增长率为5.6%。
截至2024年9月30日,特海国际共在中国以外的四大洲的13个国家,经营121家海底捞火锅餐厅。
海底捞火锅自2012年在新加坡开设首家门店后,迅速开启全球扩张之路。不过近期海底捞并没有在海外大举开店,2024年第三季度无新店开业,还暂时关闭了位于东南亚的一家餐厅,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将其作为第二品牌餐厅重新营业。
想要了解更多火锅行业详情分析,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。报告对我国餐饮行业及各子行业的发展状况、上下游行业发展状况、市场供需形势、新产品与技术等进行了分析,并重点分析了我国餐饮行业发展状况和特点,以及中国餐饮行业将面临的挑战、企业的发展策略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