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2024年钠离子电池行业现状分析及市场前景展望
-
- 北京用户提问:市场竞争激烈,外来强手加大布局,国内主题公园如何突围?
- 上海用户提问: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发布,船舶制造企业的机
- 江苏用户提问:研发水平落后,低端产品比例大,医药企业如何实现转型?
- 广东用户提问:中国海洋经济走出去的新路径在哪?该如何去制定长远规划?
- 福建用户提问:5G牌照发放,产业加快布局,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?
- 四川用户提问: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,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?
- 河南用户提问:节能环保资金缺乏,企业承受能力有限,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?
- 浙江用户提问:细分领域差异化突出,互联网金融企业如何把握最佳机遇?
- 湖北用户提问:汽车工业转型,能源结构调整,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在哪里?
- 江西用户提问: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如何,怎么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?
在全球能源转型和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的背景下,钠电池以其多重优势正在成为继锂电池之后的重要技术路线。
钠电池被头部企业看好
据上海证券报报道,近期,钠电池赛道再传多个利好。华为最新钠电池专利获公布,业内人士分析称主要用于基站储能领域。宁德时代在10月发布锂钠“混搭”电池“骁遥”后,又在11月表示第二代钠电池或将于明年推向市场。
近年来,经历几轮诸如锂离子电池原材料涨价问题后,钠离子电池资源分布广泛、提炼简单等优势逐渐凸显,作为锂离子电池替代技术路线,产业化进程提速。短短数年间,产业链超过上百家企业开启相关研发布局。2021年,动力电池头部企业宁德时代发布第一代钠离子电池,更是点燃了市场对钠离子电池的热情。
从各企业公布的信息来看,2023年,宁德时代、中科海钠、众钠能源、传艺科技、鹏辉能源、孚能科技等企业密集发布钠离子电池产品,并宣称大额订单在手或具备量产供货能力。而去年钠离子电池全行业产能仅为2吉瓦时,即中科海钠建成的2吉瓦时钠离子电池量产生产线。
钠离子电池主要需求来源于低速电动车和储能领域,得益于新能源汽车、储能的快速发展,钠离子电池领域迅速发展壮大。
钠离子电池具有资源丰富和成本较低的优势,原材料成本和制造成本相对较低,有助于降低整个电池系统的成本。
值得一提的是,,钠电池的优势远不止于成本。首先,钠盐原材料储量丰富,价格低廉,这使得钠电池在原料成本上具有显著优势。其次,由于钠盐的特性,允许使用低浓度电解液,进一步降低了成本。此外,钠离子不与铝形成合金,负极可采用铝箔作为集流体,这不仅降低了成本约8%,还减轻了电池重量约10%。最后,钠电池具有无过放电特性,允许放电到零伏,增强了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。
据中研产业研究院分析:
近两年,国家发改委、国家能源局相继发布的《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》《“十四五”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》《“十四五”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》均提到,要研发钠离子电池等新一代高性能储能技术。工信部明确锂离子电池、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作为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压舱石,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支撑。
政策支持钠离子电池产业发展。在相关利好政策指引下,上市公司稳步推进钠离子电池量产计划。
展望未来,钠电池市场仍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。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投入的加大,钠离子电池有望在未来几年内成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补充,为储能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提供更多选择。
想要了解更多钠离子电池行业详情分析,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。报告对国际、国内钠离子电池行业市场发展状况、关联行业发展状况、行业竞争状况、优势企业发展状况、消费现状以及行业营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,在总结中国钠离子电池行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,结合新时期的各方面因素,对中国钠离子电池行业的发展趋势给予了细致和审慎的预测论证。我们的报告包含大量的数据、深入分析、专业方法和价值洞察,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行业的趋势、风险和机遇。在未来的竞争中拥有正确的洞察力,就有可能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获得领先优势。